今年,你还回家陪伴父母吃年夜饭吗?
2020-01-14 13:30:22 来源:
不得不承认,如今过年确实不再像我们小时候那样热闹,少了一声声的烟花爆竹声,红包代替了串亲戚大包小包的礼品,邻里互相拜访唠嗑让给了没日没夜的麻将局,就连孩子们聚在一起也少了些追逐打闹,人手一个手机低头玩游戏。
时代在嬗变,过年的仪式也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。但有一样,无论环境怎么更迭,它始终是我心目中春节仪式感的No.1,那就是“年夜饭”。一家老少聚坐一堂,食物打开味蕾的同时,也打开了脑海中深藏的记忆。
图片来自网络
生于皖南,尤记得在我小时候,那还是个物质匮乏的年代,提前半个月母亲就开始准备年夜饭了,打豆腐、做元宵,用糯米制成年糕,把籼米做成米果……
我最爱吃肉,咸肉是母亲提前很久就准备好的,她说最好的肉要三精三肥,肥肉要晶亮到冒出油,中间的三道精肉则要鲜红。
香肠也是母亲早早就灌好的,晾在屋檐下,在阳光与空气的双重作用下,水分一点点沥干,风味渐渐养成,这样蒸出来的香肠咸香气诱人。等到都储备完毕,这“年”也差不多到了。
图片来自网络
年夜饭的正式启动一般在除夕当天午饭后就开始了。父亲与母亲一同在厨房里忙碌,父亲负责洗菜、切菜,每一块肉都特别注重刀法、力度;母亲则是掌勺大厨,火候、调料,多一分少一分都会坏了味道。整整一个下午,在父母的配合下,鸡鸭鱼肉、腊味卤品、猪油八宝饭……各式各样让人馋嘴的荤腥一一登场。
在年夜饭动筷前,还需要虔诚许愿后再开动。言语和行动上,也被母亲再三叮嘱要小心谨慎,不能说不吉利的话,不能打翻饭碗,筷子不要乱摆……过年的仪式感在这年夜饭中达到最巅峰。
图片来自网络
对年夜饭的期待,讲到底还是一份记忆和乡愁。中国地大物博,年夜饭南北各有特色。比如山东的同事记着一口饺子,成都同事心心念念的是火锅,河南人的年夜饭上一定要有面食,广东的盆菜才是年夜饭之巅……
记得《舌尖2》里有一个故事:贵州山里的年轻人在外打工,春节临近却没能买到回家的火车票。但是,什么也挡不住过年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急迫心情。于是他邀约同在外地打工的老乡,结伴骑摩托车,历时5天5夜,终于推开了家门,赶上了那顿热气腾腾的年夜饭。
图片来自网络
我们的时代越来越好,经济越来越发达,年轻人越来越有出息,但是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,“归家”、“陪伴”这些昔日温情却变得越来越奢侈,甚至日渐被忽略。
“妈,有什么事吗,我在加班?”、“爸,我在外边跟客户吃饭呢,有什么事回去再说昂~”、“最近比较忙,先挂了还有点事”、“我约了朋友就不回家吃晚饭了”……
成年以后的我们披星戴月地追求工作、恋爱、交友,相比之下,父母成了我们的最后顺位。每一次都是等我们忙完了所有的事才会回他们的消息,等我们有了空暇时间才想起来跟他们聊上几句。
图片来自网络
无穷无尽的物质追求让人忽略亲情,日常生活的忙碌挣扎淡化了家乡的背影。
成年人的世界确实没有“容易”两个字,但“常回家看看”或许才是我们高压背后的解药。繁华洗去,你会发现,那些经年累月中积累的亲情与陪伴、父母脸上真挚的笑容绽放才是我们人生中莫大的安慰。
这个春节,让我们带上一整年的风尘仆仆回家看看吧!那里有挂在屋檐下滴油的腊肉、盛在碗里圆溜溜滚烫的汤圆、寒冬里熊熊燃烧的柴火、小巷里沿街叫卖的瓜果……小时候的视觉记忆和味蕾记忆并未走远。
正如经年易事,益海嘉里也一直默默陪伴在我们的身边。三十年,益海嘉里升级每一个厨房,陪伴每一段食光,见证万家灯火,守候团圆时刻。或许被父母捧在手心的你不曾注意,但它却始终不渝地用无微不至的周到给予我们温暖。
这个年,我即将飞奔回家,我知道那里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、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,生活的烦恼我愿同妈妈说说,工作的事情愿与爸爸聊聊,去享受属于一家人的温暖食光!
互 动 时 间
又是一年佳节时,除夕近了,年夜饭也近了。小时候,我们渴望春节时穿新衣、放烟花。如今,父母只盼望春节时我们能早点回家。唯有陪伴,才算完满。
就像益海嘉里年复一年对厨房的守候一样,让我们也多抽点时间陪伴家人吧!